9年前,字节跳动第一个安卓工程师是这样工作的

2021-03-16 16:12| 发布者: | 查看: |

从2012到2021,今天的字节跳动已经走过了9周年,员工人数也已经突破了10W。

9年前,字节跳动第一个安卓工程师是这样工作的

 

不过,回想九年前的创业早期,整个公司只有十几个人,探索方向期间,创始团队一口气做了包括今日头条在内的12款App,但支持这么多产品开发的安卓工程师只有一人。

 

他叫李秋良,凭一款自己全程设计研发的App打动了张一鸣,成为字节跳动创业第一年内唯一的安卓开发。并且当时除了写代码,他还常常直接接触用户、处理反馈,从用户的视角不断优化用户体验。

 

李秋良也是少数几位伴随公司成长到今天的研发之一。现在,我们又找到了他,和他聊了聊那些九年前的故事。

9年前,字节跳动第一个安卓工程师是这样工作的

 

自学安卓,开启创业之路

 

2007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本科毕业后,李秋良并没有进入互联网行业,他先去做了两年用于芯片设计的EDA软件研发,之后又跟朋友一起创业做SNS社交游戏——那个年代“偷菜”、“抢车位”还是火爆一时的应用。

 

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也在影响着他。

 

游戏项目停掉后,李秋良自学了当时刚新兴的安卓开发。学成之后就开始寻找安卓工程师方向的工作。找工作的预期很简单:不一定必须是大公司,但技术氛围一定要好,工作的地方最好能离自己家近一点。

 

照着这两个标准搜寻,水木论坛上的一篇招聘帖将他带到了面试官字节跳动CEO张一鸣的面前。

 

李秋良入职后才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张一鸣一直在参与每一位候选人的面试,保证招聘的高标准。

 

面试的时候,因为当时安卓开发还是新兴技术,并没有太多人了解它,为了考察李秋良的抽象表达能力,张一鸣就和李秋良聊了聊Linux,发现李秋良可以简单清晰的讲清楚Linux中的X Server和X Client的关系。

 

李秋良还拿出了自己开发的一款安卓电子书阅读器App,这款应用支持多种文本格式,也支持多种字符集,“除了logo之外,整个App的产品设计开发都是我做的”。

 

大部分研发都不会像他这样自己独立做产品,但后来这种不设边界的工作方式也成为了字节跳动文化的一部分。

 

面试通过,成功入职,李秋良成为了创业团队的一员。

 

公司不大,甚至办公都是在锦秋家园的民宅里,但他觉得团队的技术氛围很好,大家做事务实,沟通平等,也会快速迭代,“当时虽然还没有「中台」这个概念,但是也会注意效率,注重可复用性。”他自豪地说。

 

研发成果要复用,经验教训也要复用。有一天下午,大家正在锦秋家园写代码,突然电脑一黑,房间断电了。

 

当时,居民区的电表不能联网,需要用可充值的电卡供电。如果你给电卡充了500块,插卡后电卡里的余额转移到电表中,电表里的余额+500,电卡余额-500。当电表余额几乎耗尽后,才会提示用户拿着电卡去线下买电。这次断电事故发生时,电表的余量已经耗尽,电卡中又没有余额,只好所有人停下手头的工作,等着同事跑出去买电。

 

尽管这并非产品和开发的问题,但当时只有1个人的行政部门依然发了事故通报和后续改进措施:电卡每次插到电表里之后,一定要先买一次电,防止突然断电后还要专门跑去买电耽误工作。


不顾虑犯错,清晰地把问题暴露出来,是改进的第一步。这也形成了字节跳动的工作风格:坦诚不装,勇于反思,从错误中获得经验和教训,不断成长。

 

9年前,字节跳动第一个安卓工程师是这样工作的

 

敏捷试错:一个工程师开发12个App安卓版

 

9年前创业的时候,整个字节跳动公司包括技术、产品、运营、HR在内只有十几个人,李秋良这个新任安卓开发工程师,其实也是团队里唯一一个安卓开发,准备开发的产品是内容平台App。

 

那时,创始团队看到了时代的浪潮: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之下,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介质会从纸媒迅速转移到手机,信息分发方式会迎来很大变化,朝着实时、双向、形式多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一个做内容型平台的窗口期。

 

既然是做内容平台,那做什么内容呢?

 

在开始做之前,初创团队开了一次会,张一鸣讲了初步的策略:

 

内容的形式上,可以是短文、长文、图片、音频还有视频;

 

内容的类别上,可以是搞笑段子、汽车、家装、时事新闻……

 

在此基础上排列组合,就可以得到许多种产品形式,在各种产品形式中不断试错,总有一种可以成功。

 

创始团队要做的第一种产品形式是搞笑图片。

 

选择图片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团队在图片处理技术上已经有了一些积累,包括图片的存储、识别、消重等等;二是看到当时市场上有一些图片类App很受欢迎,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方向定下后,新产品的开发立马就开始了。

 

那段时间里,李秋良这个唯一的安卓开发和3名iOS开发同学坐在同一个房间里,每天早上9点大家就开始工作,直到晚上12点才离开。就这样封闭开发了5周,公司第一个App搞笑囧图上线了。

9年前,字节跳动第一个安卓工程师是这样工作的

 

搞笑囧图上线仅一个月就收获了100万用户,DAU也达到了几十万。

 

这种形式初步获得了市场认可,团队迅速在汽车、家居等不同的内容领域尝试了新的产品。

 

他们每做完一个App,迭代一两个版本后就去做下一个。因为团队规模不大,每个月初公司所有人聚在一起讨论用户反馈和技术问题,商议接下来迭代哪个App,评估开发的工期,确定当月的工作规划。

 

就这样,创始团队在仅有十几个人、其中安卓开发只有李秋良一人的情况下,就迅速完成了12款App的开发,当中也包括今日头条。

9年前,字节跳动第一个安卓工程师是这样工作的

 

“如果我是用户,这样的体验并不好”

 

在早期的产品研发过程中,创始团队就坚持不断打磨产品体验。李秋良说,因为安卓手机机型非常多,部分机型出现了种种不适配的情况,让用户体验非常糟糕,花了很多时间不断优化。

 

而图片类产品面临着尤为明显的困难:“比如说有一些很长的图,如何在手机上打开、实现不错的展示效果,都需要花很多精力来优化。”

 

这些体验优化项目中,今日头条客户端评论区的迭代让李秋良印象最为深刻。

 

早先许多的文章阅读类App中,读完一篇文章需要专门点击“评论”按钮,才能看到网友们说了什么。在开发今日头条时,初创团队认为“专门点击按钮”让用户多了一步操作,为什么不把它去掉,实现直接划到文章底部就出现评论的效果?

 

“我们发现,没有一家公司这样做,其他产品要么把评论单独做一个页面出来,要么直接放到网页里,体验都不好。”李秋良说。

 

要如何把评论直接放进文章页面,还能平滑地把文章和评论两个模块拼接在一起?李秋良想出了第一种方式:

 

划到文章底部,再划一下进入评论区。

 

这让用户体验有了一定优化,读文章和看评论的过程是连贯的,技术开发的成本也可控。

 

一周后,李秋良把这个方案实现了。但当他以用户视角来看的时候却发现,这种划到底部再划一下的交互还不够友好,需要让文章和评论区更连贯一些。

 

于是,他临时修改方案,一个星期之内完成了从文章直接流畅划到评论区的新方案,也就是现在今日头条客户端上的这种形式。

9年前,字节跳动第一个安卓工程师是这样工作的

 

自己动手实操,理解才够深入

 

内容类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为大量内容做数据标注和分级,这些工作看起来重复且枯燥。

 

很多公司都把这些工作交给外包公司来做,但字节早期创业时除了专职的内容运营,包括产品经理在内,很多不同序列的团队成员都在做内容的标注。李秋良说:“一鸣自己都在做标注,因为自己做过了,才更好理解内容分级分类的标准。”

 

同样,作为一名安卓工程师,李秋良没有把自己局限在技术的工作范畴内,很多时候都是直接处理用户反馈。

 

有一天晚上,李秋良刚刚准备下班,突然收到了一封用户反馈邮件:

 

今日头条App突然不能刷新了。

 

一开始,他还以为是个例;结果没过多久,反馈App刷新不了的用户越来越多。

 

随着用户数的增加,不同用户的网络环境、手机型号设置千差万别,李秋良马上联系了一些提出反馈的用户,直接给他们打电话,建议用户切换网络环境和手机设置反复尝试,“我电话打过去的时候,还有用户是一边炒菜一边在接电话,能听到很明显的炒菜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秋良把反馈问题的热心用户拉进了一个QQ群,一边在邮件里和同事讨论、分析原因,一边做新的今日头条App测试版安装包,把测试版安装包发到用户群里不断尝试,迭代了三、四版,终于把问题解决了。

 

而来反馈问题的用户们也不厌其烦地配合他多次测试,李秋良说:“一个产品真正做得好,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用户就很愿意帮你解决这些问题,甚至有一些用户提出能不能把手机寄过来,请我们看看哪里出了问题。”

9年前,字节跳动第一个安卓工程师是这样工作的

 

“不要让自己变成流水线的一环”

 

今日头条上线后两个月就获得了百万日活,李秋良觉得方向选对了:“之前工作的创业公司,花了一年多才有100万用户,大家对新方向更有信心了。”

 

但这也意味着产品会更加复杂。工程复杂度提升,对背后的开发者来说,需要更高的迭代速度,也要对用户体验做出更多的细节深究。

 

在支持大量产品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李秋良也提升了技术积累,让技术可复用,建设更好的基础设施,用前瞻性视角预先为产品的后期运营做准备。

 

“大公司都会有这样的成熟机制,但是在早期公司建立这些技术机制是很难的。”

 

直到2017年,李秋良一直在迭代今日头条的安卓App:“我几乎参与过2016年之前所有的产品。”

 

现在,字节跳动已经创立9年,李秋良也投入到了抖音新功能的研发工作中。但在他看来,多年来字节跳动技术团队的很多特质都没变:

 

比如强调敏捷,重视效率,虽然有分工,但边界感不会很强,“很多公司技术太强势,或者产品太强势,但字节跳动很少有这种现象,大家目标一致,多元开放。”

 

比如从用户视角看产品,“你要做一个To C的产品,自己一定要是它的用户。”2015年之前,字节跳动一直没有专职的测试,整个项目组甚至全公司一起试用新产品,还专门搭建了一个内测平台来请大家试用新App。

 

不设边界,用户视角,这也是他给自己总结的发展经验。

 

“其实大家毕业的时候学校背景、聪明程度都很像,但能经历什么公司、什么项目、什么挑战,这对人的影响很大,经历了这些磨练,你会和原来不一样,”李秋良说,“这些是外部因素,但最终还要回归到你自己,要锻炼自己,不要让自己变成流水线上的一环,PM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你自己要去思考这个产品从大的方向到小的体验是怎么样的,这些思考和探索才是让你成长的东西。

 

而这也是九年来,ByteDancer们推动业务发展的真正自驱力。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13911631353
售后服务热线
400 693 80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