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太可怕!揭露大数据是如何“收

2023-01-06 10:01| 发布者: | 查看: |

同样的送餐时间、地点、订单,外卖平台会员却比非会员需要多付钱?

同时、同地打同类型车,到同一目的地,熟客反而收费更高?

这是现实中实实在在发生的事。

其实,不仅网购,你去看电影,去坐飞机,即使是同一公司同一线路,价格之间也有差别。

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其实,价格不一样的原因是因为,你被大数据“杀熟”了。

所谓“大数据杀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要比新客户要贵。

这按道理来说,千金难买回头客。网络平台对待老用户应该如春天般温暖,时不时来点红包、优惠券之类的甜头,节假日再搞个嘘寒问暖才是王道。

但是,在平台看来,老用户属于存量用户,对平台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黏性和消费刚需。新用户才是他们需要拉拢的增量对象。

所以,平台就利用老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和习惯,有针对性地在原有商品价格上加价,以至于出现了越“熟”越“杀”的情况,平台一旦吃准了用户对某个价位的接受程度和消费需求,“杀熟”毫不留情。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网购平台是出现“大数据杀熟”问题最多的区域,接下来分别是旅游软件和打车软件。“大数据杀熟”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长此以往也会引发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不信任,消耗互联网平台自身的品牌价值。

那么大数据是如何“杀熟”的呢?

“杀熟”背后,实际上是平台对用户个人资料、订单特征、网站搜索痕迹等隐私信息的采集、应用,平台有过度获取、搜集、滥用用户隐私信息的嫌疑。

首先是个人隐私被算法利用。有网友做过一个实验,将几款社交APP放至后台运行,然后在相册里存下跟卷发棒产品相关的照片。次日,某APP推荐页里出现了关于卷发棒的短视频。记者利用手机自带的查看隐私访问功能和第三方软件查看,发现除了未知信息外,该APP还访问了手机相册,一上午就访问了六次,访问时间短则20多秒,长则一分钟。

除此之外,通过算法研究,平台对你的情况可谓是知根知底,你想买什么,能够接受怎样的价格定位,早就被拿捏得死死的。

因此你用APP的时间越长,你在平台上的用户画像就会越清晰,算法就会把你分析得越透彻,你在平台面前就会越透明。

另外,大数据都是由算法和程序完成的,从各种看似没有关联的碎片行为和场景中,分析算出用户的个性化喜好,然后对他们进行差异化定价,从而达到精准定向营销和收益最大化。

那么大数据杀熟受法律监管吗?

2022年3月1日,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

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应当保护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违法行为。

伴随着信息技术迅动发展、大数据广泛应用,算法推荐技术正在将人们带入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更强的信息传播时代。

大数据分析本质上是好的,它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各自多样化的需求,解决用户各自的问题,提供更合适的服务,但是无论新技术的规则怎样变化,发展迭代怎样迅速,都不应坏了诚信为本的经商老规矩。相信随着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互联网平台的自制、自律,形成执法者、网络平台、消费者三方共治的互联网经济新形态,由大数据技术引发的“杀熟”乱象就可以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让消费者明明白白的消费。

注:文章及图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13911631353
售后服务热线
400 693 80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