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搜索:

服务项目分类:

【媒体报道】冬日访明东

2月25日,吉林日报2版刊发题为《冬日访明东》的文章,对我市明东村5年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报道。

冬日清晨,天气晴好。环绕的群山挡住了八面来风,感受不到丝毫的寒冷。

这里是延边州龙井市智新镇的明东村,或远或近有苍松耸立,黛瓦白墙在暖阳照射下愈显明丽。5年脱贫攻坚,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明东村被写入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整洁美丽、民族特色浓郁且而又溢满幸福感的现代化村落。

( 一 )

“第一书记”韩宝宁不太健谈,村书记刘元东成了他的扶贫故事“代言人”。

“第一次见到他,我就看出来了,老韩是个有心人。”刘元东说。

2016年1月,韩宝宁来到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担任第一书记。“老韩刚来那天,是个雨夹雪的天气。他一下车,就先在村里转了一圈。”刘元东回忆说,当时的村落是土路泥泞,围墙歪斜,泥草房陈旧……韩宝宁走了满脚的泥水,对刘元东说:“这路得修。”

“村里13个自然屯,全都是土路相连。早就想修路,一直没修成。没办法,村里穷啊。”刘元东说:“这是村里的头等难事儿。”

不过,一想到韩宝宁是省交通厅派来的扶贫干部,刘元东心里有了些许企盼,他试探着“刺激”韩宝宁:“这路要是修不成,脱贫没指望。”韩宝宁没言语。其实,干了半辈子交通工作,他比谁都清楚,有路才有希望。

到明东村的第二天,韩宝宁拿着笔和本,开始走家串户。语言不通,他拉着刘元东当翻译。

有村民把刘元东拉到一边悄悄问:“啥是‘第一书记’?”“让我们脱贫?他有那么大能耐吗?”

来明东村的头一个月,韩宝宁把时间大多都用在与村民打交道上。说是打交道,但交流不太方便,韩宝宁主要是在村里边走边看,用脚丈量着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用眼睛了解每家每户的生活状况。

“村里人都问我,这人到底要干啥。”刘元东说。

但百姓们不知道的是,就这么一个看似“闲散”的看客,正酝酿着改变明东村历史的大事情。

那年开春之后,施工队进了村,一车车的砂石拉进了屯。村民们围观了一会儿,随后惊喜地奔走相告:“要修路了!”

“老百姓不知道,老韩早就争取到了省交通厅的支持,把修路的事儿安排得妥妥的。”刘元东说。

进城的公路修了,屯与屯之间还铺了10条水泥路。

“这是全村的幸福路啊!”刘元东的眼睛湿润了:“当年我竞职演讲中对村民许下的承诺,老韩帮我实现了。”

打那之后,村民们经常聚在村口,“研究”这个“外来户”——“省城来的就是不一样啊,见过大世面!”“看来是个干事的人!”

( 二 )

临近午时,太阳收起淡淡的光,怕冷似的,躲进了棉胎一样厚的云层。转而,鹅毛般的雪片飘落,洋洋洒洒。

韩宝宁走出村部,回到自己的“家”。

他舀了一瓢带冰碴儿的水洗了把脸,然后掀开大炕边上的木板,蹲到灶坑旁,团了张旧报纸,再找了几根小枝条当引柴……“啪”,韩宝宁用火机点燃了报纸,马上用扇子不停地扇了起来。不一会儿,温暖的炉火将他的面容映得通红,燃烧的木柴上飞出细小的火星,在空气中一闪即灭。

5年的驻村生活,已经把韩宝宁历练成一位地地道道的乡下人。

“老韩,给,刚煮了几个鸡蛋,还炸了一碗辣椒酱,一个人吃饭不能总对付啊。”邻居大娘裹着雪花走进来。

韩宝宁憨憨地笑着道谢。

“住进了明东村,我就是明东人。”韩宝宁对记者说。

当初选派来这里,韩宝宁的压力非常大。

在外人看来,明东村的“底子”不错。这里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好、民俗风情好,但这“三好”,却因为思想守旧、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一直没能成为明东村的致富“三宝”。

“村民们很保守,早就习惯了祖辈们的生活方式。”韩宝宁说,“想种个香瓜都难!”

想按下明东村脱贫的“快进键”,不抓立竿见影见成效的产业不行,于是,韩宝宁决定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建大棚种香瓜。本是好事,但村民们应者寥寥。“没种过这东西,整不好不得赔啊……”“瞎折腾,饿不着肚子就行呗,冒这风险犯不上……”

跟村民们磨嘴皮子收效甚微,韩宝宁和驻村工作队一合计,决定带大家出去见见世面。附近村屯哪里有扶贫好产业,工作队就领着大伙去参观。

出去几趟后,村民们长了见识,有了底气,开始争着抢着找工作队商量脱贫的道道儿。

7座日光温室大棚,优先租给贫困户和返乡创业者。香瓜、黄桃、玫瑰、有机蔬菜……沉寂多年的明东村,热闹起来了。

( 三 )

吃过午饭,雪也停了。韩宝宁出了门,扛着铁锹,准备清理一下村里被枯树枝填满的沟渠。脚下的雪在吱吱作响。从后面看,韩宝宁的身影像极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

“既然是驻村,就要做个村里人,做事情才能跟村民们想到一块儿去。”韩宝宁说,“村内有草场,村外有大山,资源丰富。这么好的地方,不应该过穷日子。”

因地制宜,这些年,工作队结合村情和村民需求,理清了“生态立村、特色兴村、旅游富村”的发展思路。

清理完沟渠,韩宝宁领着我们在村里四处看,边走边聊。

一边是古色古香的庭院、错落有致的瓦房,一边是潮范儿十足的咖啡厅、精致典雅的博物馆。朝鲜族传统特色和现代化元素相得益彰,新农村气息扑面而来,很难与过去的“贫困村”联系在一起。

明东村是朝鲜族爱国诗人尹东柱的出生地,明东学校是100年前由朝鲜族爱国人士在延边地区创办最早的民族教育摇篮。

以前,村民们认为这里是“穷乡僻壤”,“山沟沟”有啥好看的。现在,每年都有游客穿过色彩缤纷的风车长廊,拜谒尹东柱故居,吟诵石头上镌刻的英雄诗篇,重温那段血与火的红色记忆。

迎面碰到村民玄昌浩。

“这些年,钱没少赚。”玄昌浩话语间满是喜悦。他在外打工多年,2016年得知村里关于脱贫攻坚的规划和政策后,决定返乡创业。养牛、承包土地,几年打拼下来,玄昌浩已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当年嫌驻村工作队“瞎折腾”的村民们,现在越来越喜欢跟他们一起“搞事”。村民们感叹,脱贫路子走对了,致富路子也宽了。

“我想把村里在外打工的人都找回来,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和家人团圆。”韩宝宁计划给所有外出务工的乡亲们写一封“家书”,把村里对他们的牵挂和这些年村里发生的喜人变化告诉大家。

他说,在通往小康的道路上,村民们一个都不能少。

上一篇:西班牙多家媒体报道我国脱贫攻坚成就   下一篇:天问一号火星图上的“小白条”是什么?科学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