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搜索:

服务项目分类:

人工智能时代 “机器人+”如何影响人们生活?

最近,一款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横空出世,它可以回答如何运营公司、如何管理孩子、人口规模预测等复杂问题,引发广泛关注。近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

“在机器人应用方面,中国已经连续数年成为世界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受益于政府的鼓励和扶植,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与市场需求呈现出令世人瞩目的快速增长趋势。”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称,“机器换人”是当下许多制造工厂的首选策略,医疗养老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市场规模日益增长,“政产学研”的强力支持和贯通连接,人工智能发展迎来了良好机遇。

“智能助手”走进千行百业

当前,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在500亿美元左右。工信部数据显示, 2021年,我国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比2015年增长了10倍,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方案》中提到了“机器人密度”,专家表示,这是衡量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程度的指标。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已突破千亿,国内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246台/万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两倍。

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巨大需求牵引之下,工业是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汽车、电子、金属制品、塑料及化工产品等行业的机器人应用程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方案》也指出,要在汽车、机械、轻工等已形成机器人较大规模应用的行业,研制焊接、装配、喷涂等机器人新产品,开发专业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软硬件产品。

过去几年,紫外线消毒机器人、无接触配送机器人等专业服务应用推动了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增长。《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预计到202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到290亿美元。

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杨广中的团队在外科手术机器人学、康复和辅助机器人以及医院和实验室自动化领域不断探索,他们目前还在研究自动重症监护病房,一些任务由医务人员远程执行,其他任务则完全自动化。

能够在太空探测、深海探索、应急救援等极端和危险场景下作业的特种机器人也进入了研究者们的视野。例如,中国矿业大学研发掘进工作面机器人研究项目,实现无人化操作,掘支总效率能提高约25倍以上。

“技术必须面向应用”

关于增强“机器人+”应用基础支撑能力,《方案》提到,建设“机器人+”应用供需对接平台,开展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供需对接活动。在新兴应用和潜在需求领域,探索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征集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以需求牵引促进供给创新。

“技术要想有效,就必须面向应用。需要确保终端用户深入参与技术开发,比如使用机器人的临床医生、使用辅助机器人的患者。” 杨广中表示。

供需打通之后,在具体的作业层面,核心零部件决定了机器人的行动控制准确度和稳定性。业内专家介绍,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主要有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等,减速器是机器人的“关节”, 控制器则更像“大脑”。

与此同时,《方案》也指出,支持用户单位参与高转矩密度伺服电机、高动态运动规划与控制、人机交互等机器人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挖掘和释放潜在应用需求,共同开发先进适用的机器人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不应成为黑匣子”

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管理人员通过智能养老机器人查询老人的服药时间,老人则可通过机器人与家人视频通话。

广州珠江新城的一家机器人中餐厅,从中央厨房到冷链运输,再到店面餐饮,全由机器人“下厨”操刀,每个汉堡从下单到出品只要90秒。

“服务、工业、特种、医疗机器人已经成为社会的刚需。”人工智能专家张建伟表示,未来要做的,就是把技术驱动的研究对接每一个刚需。人工智能系统不应该成为黑匣子,系统必须全透明,让用户能了解每个机器决策机理和过程,使其成为帮助人类完成烦琐复杂重复工作的助手,而不是取代人类的超级机器。

核心部件攻关之外,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还需要从哪些方向发力?业内专家表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带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选择需求量大、劳动强度大的细分场景推进机器人与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都是可以考虑的方向。

此外,《方案》还强调,建立多部门协同、央地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机器人应用相关规章制度和伦理的研究,培养引进机器人应用高端研发人才和标准化人才,鼓励机器人企业等与普通高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合作,提供更多就业渠道。

注:文章及图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5G技术火遍大江南北,为何发展会受阻?3大运营   下一篇:社论:积极做好迎接人工智能的各项准备 -->返回列表